追忆过年
过年,一家团圆,温馨的场景。小时候的年味很浓,随着生活的提高人们不再期盼年的美味和新衣,也不登门拜年,开始电话问候和短信祝福,每天的日子都像过年那样富足。祝福!时间总是按着它的节律和步伐前进着。这不,转眼间又一个新年来临了。
一谈起过年,总感觉有些无奈,没有了以往那种温馨的期盼;觉得年味越来越淡,没了过去那种喜庆的味儿;真眷恋儿时过年的那种情感,那种氛围!
从小生长在四川农村。在那个缺衣少穿,温饱无法保障的年月,农村的生活条件很差,平时米饭、面食和肉类是吃不到的。只有过年能吃上这些平时见不到的东西,因此过年对我们这些小屁孩意味着能尽情地玩好,更意味着能吃上过生日吃不到的。那开心快乐的心情溢于言表,天天期盼着新年早点到来,殊不知这种幼稚而天真的想法现在回忆起来是多么可笑,多么值得人回味深思呀!
记得进入小年,母亲便开始忙着开始准备过年用的东西,如蒸馒头,煮萝卜菜,炸油饼,麻花,腌猪肉。父亲也忙着购置年货。买粉条、烟、糖、酒、鞭炮,一家人为过年幸福地忙碌着……
腊月三十,孩子像断了线的风筝,手里拿着用彩色纸和竹子做的风车无拘无束地在房前屋后疯跑着。买来的鞭炮舍不得成挂的燃放,把它拆下来一个个地点燃。母亲在锅上忙着,父亲便开始写对联,哥哥则拿着大扫帚在院里大步的挥着,想把所有的灰尘、脏东西都扫的干干净净。接近黄昏的时分,便开始贴对联,放鞭炮,家家都这样,整个村子都淹没在鞭炮声中。
晚上,年夜饭桌上摆着丰盛的佳肴,炖的鸡、酸菜鱼,中间还有一盘圆子,表示着一家人团团圆圆,映着一张喜庆的脸,心里甜滋滋,喜洋洋。醇厚的酒味,鞭炮的火药味,可谓是最有代表性。无论老的、小的会不会喝酒,也要斟上一杯,端端杯子喝上一点做做样子,以示喜庆团聚的心情。
吃完饭后我们穿上母亲做的新衣,给父母磕头拜年,等拜完年后,爸爸会用红纸把钱包起来,当发现哥哥、姐姐都抽到10块钱,而我抽到2块钱的时候,我都快哭出来了,爸爸妈妈笑着搂着我,说给你准备了一个大红包,象变魔术的似的递给我另外一个红包,我破涕为笑。可是等到第二天,妈妈会用比如说上学要钱了,妈妈给你存着等很多借口把钱要回去,回想起来,真的觉得那个过程很开心。
现在的我人到中年,承接了父母当初的重担,不再拥有记忆里的那种快乐,不再如孩子般的为过年而雀跃,只因为我已经成年,只因为社会的进步给我太多的紧迫感,让我缺少了对过年、对未来、对快乐的用心感受,过年对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节日,更多的是给我一个和家人、和朋友、和孩子交流的好时机,平日里都忙于自己的工作、学习、事业,疏于联络的朋友也可以相互走动,给自己一个放假的时间,与亲人谈谈,和朋友聊聊,陪孩子玩玩,体会着三百六十五天外的情感。